或许你是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的父亲或母亲,却因为亲子关系而焦虑,孩子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……
或许你是日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丈夫或妻子,却相看两厌,对婚姻失望……
或许你是陪伴着父母的子女,照顾好了父母的衣食住行和身体,却未必真正了解他们精神的需求……
在家庭关系中,到底要怎样陪伴,才能让双方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滋养?
儿子从小到大,我都陪伴在他的身边,我一刻也不敢放松,抓得很紧。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尽力了。
儿子从小性格开朗、成绩优秀,但他上大学后却突然得了双向情感障碍——抑郁、躁狂,最后甚至休学。这样的状况让我感到整个家庭都要破碎了,生不如死。
其实我也知道我儿子很有灵性,从小学开始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透,但是我一直是用常人的标准去衡量他、控制他、限制他。有的时候我也自责,感觉自己有一些问题。回想起来,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和枷锁。
抑郁的时候,我感受到生命的不自由,我感到身上有很多的壳,很多的锁。很多的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做,可是我做不到。生活非常痛苦,不知道该怎么活。
直到我上完“灵魂塑造”课程,源头的光点亮了我的生命,让我重新拥有了力量。我也开始成为义工去服务,渴望将这一份光明与希望带给更多的人。
回到家后,当我再次看到父母的焦虑、恐惧、煎熬和疲惫时,我不再像之前一样埋怨、逃避,而是开始感受我的父母,开始看到他们的不容易。
我不再只是向父母索取爱,而是开始给予他们爱,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。在我的改变之下,我的家庭和我的生命也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我的儿子今年9岁。以前我每天陪伴在他身边时,儿子焦虑得把指甲都吃光了。现在我从家里走出来,不断行走各地支持和服务生命,虽然陪伴儿子和教他学习的时间少了,但他的学习反而更好了。现在老师很喜欢他,他的成绩也很优秀。
之前儿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。在我服务场域几个月后,他有了三个梦想:一个是当数学家,一个是当航天员,还有一个是成为一名军人,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。我问他:“为了国家献出生命……你不怕死吗?”他说:“死并不可怕,活得没意义更可怕。”听到他的回答我在震惊之余,又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,赞叹他的灵魂之伟大与荣耀。
其实每个人都有灵魂,把孩子交托给他的灵魂,比用我以为的方式去关心和照顾他,能够让他发展得更好。别看孩子小,他的灵魂知道该怎么活。
现在我不再担心和掌控儿子,而是努力活出自己,成为他的榜样。我无比确信将来他一定会成为对社会、对全人类都有用的人。
|编者语:
为什么有些家长寸步不离地陪伴孩子,孩子却抑郁、焦虑,而有些家长没有花过多时间陪伴孩子,孩子却能成长得很优秀?
当父母还没有足够的智慧,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时候,他们的陪伴会变成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,捆绑和束缚,这会成为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。这样的陪伴只会把孩子变成一个灵魂不自由,活在父母期望之下的孩子。
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活出自己。我们活出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,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这是我们能给到孩子,也是给到这个社会最好的贡献。当父母知道了怎么做父母,儿女也会归位,知道怎么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
我和老伴儿是空巢家庭,我们唯一的女儿远嫁国外,因为疫情,三年没有见面了。我和老伴两人本来应该相依为命的,但是却出了很多的问题。我的老伴儿有很严重的忧郁症、失眠,还有轻度的高血压。我在照顾他的同时,也感到很压抑,我的内心很焦虑,感觉自己很受害。我越压抑自己,他的情况就越严重,现在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了。
上次参加完成都的共修后,我又在抖音看到海鹏老师的视频,老师说到要给家人耐心和空间。我就突然明白了,我老伴儿的问题那么严重,就是因为我在抓夺,我没有给他耐心和空间。我和我老伴儿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。因为我一直在焦虑抓夺,一直以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在处理我和老伴儿的关系,我没有给到他想要的高品质的爱和陪伴。
所以我明白了,只有我自己活出来,我的灵魂站起来了,我和我老伴儿才能有更加幸福的晚年。
我之前经常对妻子说:“我养了三个孩子——儿子、女儿和你。”这个话里有我对她的爱,也有嫌弃、失望和无奈,甚至还有对老天的愤怒。
我会觉得:凭什么我上班赚钱养家,回家后当“奶爸”养育两个孩子,妻子还要像孩子一样求关注、要钱花,而且对我有诸多挑剔和期待。
为了满足妻子的期待,我几乎任何事情都征求她的意见,非常努力地工作赚钱、用心照顾家庭。可是感觉无论怎么做,总是被她挑剔,我感到非常崩溃和无力。
来到阿卡西场域后,我才知道我们婚姻状况背后的原因——其实我无意识中也像孩子一样求妻子的认可。
正因为我内在对自己不认可,所以才希望得到妻子和他人的认可;我内在有深深的恐惧,没有力量和主见,甚至也无力承受妻子的挑剔,所以我才会事事征求妻子的意见,这样我就不用背负责任。
后来,当我来到阿卡西集体场域服务,我不再做“奶爸”挡在妻子和孩子之间,而是把时间更多地放到唤醒灵魂的事业上,妻子也开始活出母亲的担当,回归家庭,担起责任。
如今,她也在参与阿卡西的义工服务,展现出令我惊喜的天赋和才华。现在,我们的家成为了“阿卡西之家”,我的家庭也变得和谐幸福了。
|编者语:
为什么相依相伴的婚姻,最后却变得问题重重,彼此指责、挑剔,不享受?
婚姻中的每一方都要为这个婚姻负起百分百的责任。当我们还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,婚姻中的一方会对另一方有期待和索取,或者一方付出后就希望对方也能够认可和回应自己,否则就会感到委屈和受害。
而在阿卡西的视角下,爱与他人无关,是我需要去爱,是我需要去活出爱,不是别人需要我的爱。当婚姻中的双方都了解了爱的真谛,活出了爱的品质,婚姻就会越来越幸福美满,陪伴才能成为对彼此生命的滋养。
82岁的郭金兰,被人称为潘姥姥。之前腿部做过手术,行走不便,第一次来到阿卡西场域时,是女儿和义工搀扶着走进会场的。
在女儿带她来到阿卡西场域三次后,她整个人都能蹦能跳了。从那以后,哪里有阿卡西,哪里就有潘姥姥的身影。现在,潘姥姥已经参加了十几场阿卡西的共修或沙龙,还参与了义工服务。
就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后,姥姥自己乘飞机从青岛飞到厦门,下了飞机又自己打出租到酒店。在路上姥姥还不忘跟身边的人分享阿卡西。她的光照亮了机舱里的每个人,也感动了出租车司机。司机师傅听着姥姥的分享,一边开车一边落泪。
来到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的王方成老人
(左为外孙媳张利,右为外孙王道诚)
97岁的王方成老人,原本在老伴儿去世后,沉默寡言、萎靡不振。大小便都在房间内用便盆解决,咳嗽时吐着血痰,也不爱打扫卫生。家里人都以为他会随老伴而去。
2021年10月,由他抚养长大的外孙王道诚(灵魂培育师),带着老人来到了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。课程期间,老人每天都提前到教室门口排队,每天要等课程全部结束后才离开教室。他听课时的专注和安在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年轻人。课程期间他还自动地参加到义工服务中,力量十足,令人肃然起敬。
回到老家后,老人变得爱干净了,不再关在自己房间用便盆大小便,而是直接到卫生间上厕所,还自己打扫房间卫生。外孙给他买了辆三轮车,他平时种种地,有时还骑车几十里路去看亲戚,分享阿卡西。
本是烛火将熄的耄耋之龄,因遇见他的灵魂,内在生命的火焰再次燃烧,焕发生机。
|编者语:
每个人,无论长幼,今生再次回来都是为了要活出自己的灵魂,老人也不例外。他们比年轻人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,更加懂得珍惜每一天的时光,更加迫切地渴望活出。
他们内在的生命所渴望的,绝不仅仅只是解决衣食住行、身体健康,而是了悟生命终极的奥秘。
当老人遇见了他们的灵魂,生命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,他们的身体自然也渐渐恢复健康,心情也舒畅了,还愿意发挥余热,去服务和点亮他人。还有什么样的陪伴比灵魂的唤醒更加滋养他们的生命呢?
无论是亲子之间、伴侣之间,还是子女和老人之间的陪伴,都需要我们带着极大的智慧。
只有我们懂得了爱的真谛,只有我们活出自己了,我们给到家人的陪伴才是高品质的、完整的、充满爱的。否则我们的陪伴很容易带着控制、要求和抓夺,也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力和焦灼。这样的陪伴只会令家人感到沉闷和压力甚至是痛苦,让人想要逃离,也令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,彼此的相处变得不享受甚至是倍感煎熬。
把我们的生命交给我们的灵魂,也把对方的生命交给他的灵魂,灵魂会给到我们最佳的指引,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活。当我们每个人各自为自己的生命负起百分百的责任,相互的陪伴才会成为对彼此生命真实的滋养。
或许你是一直陪伴在孩子左右的父亲或母亲,却因为亲子关系而焦虑,孩子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……
或许你是日日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丈夫或妻子,却相看两厌,对婚姻失望……
或许你是陪伴着父母的子女,照顾好了父母的衣食住行和身体,却未必真正了解他们精神的需求……
在家庭关系中,到底要怎样陪伴,才能让双方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滋养?
到底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陪伴?
寸步不离的陪伴
却成了儿子沉重的枷锁和负担
原柏宸(左一)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领奖
原柏宸妈妈丨新朋友
企业主
儿子从小到大,我都陪伴在他的身边,我一刻也不敢放松,抓得很紧。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我尽力了。
儿子从小性格开朗、成绩优秀,但他上大学后却突然得了双向情感障碍——抑郁、躁狂,最后甚至休学。这样的状况让我感到整个家庭都要破碎了,生不如死。
其实我也知道我儿子很有灵性,从小学开始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透,但是我一直是用常人的标准去衡量他、控制他、限制他。有的时候我也自责,感觉自己有一些问题。回想起来,我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给了他很大的压力和枷锁。
原柏宸丨灵魂培育师
大二学生
抑郁的时候,我感受到生命的不自由,我感到身上有很多的壳,很多的锁。很多的事情我知道该怎么做,可是我做不到。生活非常痛苦,不知道该怎么活。
直到我上完“灵魂塑造”课程,源头的光点亮了我的生命,让我重新拥有了力量。我也开始成为义工去服务,渴望将这一份光明与希望带给更多的人。
回到家后,当我再次看到父母的焦虑、恐惧、煎熬和疲惫时,我不再像之前一样埋怨、逃避,而是开始感受我的父母,开始看到他们的不容易。
我不再只是向父母索取爱,而是开始给予他们爱,也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。在我的改变之下,我的家庭和我的生命也开始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点击阅读原柏宸自撰文章:
原来,我也有明天 | 阿卡西在人间
把孩子交托给他的灵魂
才是最佳的陪伴
刘瑞红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分享
刘瑞红丨灵魂培育师
法官/律师
我的儿子今年9岁。以前我每天陪伴在他身边时,儿子焦虑得把指甲都吃光了。现在我从家里走出来,不断行走各地支持和服务生命,虽然陪伴儿子和教他学习的时间少了,但他的学习反而更好了。现在老师很喜欢他,他的成绩也很优秀。
之前儿子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数学家。在我服务场域几个月后,他有了三个梦想:一个是当数学家,一个是当航天员,还有一个是成为一名军人,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。我问他:“为了国家献出生命……你不怕死吗?”他说:“死并不可怕,活得没意义更可怕。”听到他的回答我在震惊之余,又感到无比欣慰和骄傲,赞叹他的灵魂之伟大与荣耀。
其实每个人都有灵魂,把孩子交托给他的灵魂,比用我以为的方式去关心和照顾他,能够让他发展得更好。别看孩子小,他的灵魂知道该怎么活。
现在我不再担心和掌控儿子,而是努力活出自己,成为他的榜样。我无比确信将来他一定会成为对社会、对全人类都有用的人。
|编者语:
为什么有些家长寸步不离地陪伴孩子,孩子却抑郁、焦虑,而有些家长没有花过多时间陪伴孩子,孩子却能成长得很优秀?
当父母还没有足够的智慧,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爱的时候,他们的陪伴会变成对孩子的要求和控制,捆绑和束缚,这会成为孩子身上沉重的枷锁。这样的陪伴只会把孩子变成一个灵魂不自由,活在父母期望之下的孩子。
父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爱,就是活出自己。我们活出的样子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,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。这是我们能给到孩子,也是给到这个社会最好的贡献。当父母知道了怎么做父母,儿女也会归位,知道怎么做自己生命的主人。
怎样的陪伴才能让夫妻关系更和谐
本应相依为命的夫妻
为什么关系却出了问题
唐红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分享
唐红丨新朋友
退休教师
我和老伴儿是空巢家庭,我们唯一的女儿远嫁国外,因为疫情,三年没有见面了。我和老伴两人本来应该相依为命的,但是却出了很多的问题。我的老伴儿有很严重的忧郁症、失眠,还有轻度的高血压。我在照顾他的同时,也感到很压抑,我的内心很焦虑,感觉自己很受害。我越压抑自己,他的情况就越严重,现在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了。
上次参加完成都的共修后,我又在抖音看到海鹏老师的视频,老师说到要给家人耐心和空间。我就突然明白了,我老伴儿的问题那么严重,就是因为我在抓夺,我没有给他耐心和空间。我和我老伴儿的问题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。因为我一直在焦虑抓夺,一直以一个受害者的心态在处理我和老伴儿的关系,我没有给到他想要的高品质的爱和陪伴。
所以我明白了,只有我自己活出来,我的灵魂站起来了,我和我老伴儿才能有更加幸福的晚年。
我不做奶爸了
我活出了,妻子也活出了
牛伟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分享
牛伟丨灵魂培育师
前国企中层干部
我之前经常对妻子说:“我养了三个孩子——儿子、女儿和你。”这个话里有我对她的爱,也有嫌弃、失望和无奈,甚至还有对老天的愤怒。
我会觉得:凭什么我上班赚钱养家,回家后当“奶爸”养育两个孩子,妻子还要像孩子一样求关注、要钱花,而且对我有诸多挑剔和期待。
为了满足妻子的期待,我几乎任何事情都征求她的意见,非常努力地工作赚钱、用心照顾家庭。可是感觉无论怎么做,总是被她挑剔,我感到非常崩溃和无力。
来到阿卡西场域后,我才知道我们婚姻状况背后的原因——其实我无意识中也像孩子一样求妻子的认可。
正因为我内在对自己不认可,所以才希望得到妻子和他人的认可;我内在有深深的恐惧,没有力量和主见,甚至也无力承受妻子的挑剔,所以我才会事事征求妻子的意见,这样我就不用背负责任。
后来,当我来到阿卡西集体场域服务,我不再做“奶爸”挡在妻子和孩子之间,而是把时间更多地放到唤醒灵魂的事业上,妻子也开始活出母亲的担当,回归家庭,担起责任。
牛伟妻子王婧(站立者)在上海共修中服务
如今,她也在参与阿卡西的义工服务,展现出令我惊喜的天赋和才华。现在,我们的家成为了“阿卡西之家”,我的家庭也变得和谐幸福了。
牛氏家族共十人于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毕业合影
|编者语:
为什么相依相伴的婚姻,最后却变得问题重重,彼此指责、挑剔,不享受?
婚姻中的每一方都要为这个婚姻负起百分百的责任。当我们还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爱,婚姻中的一方会对另一方有期待和索取,或者一方付出后就希望对方也能够认可和回应自己,否则就会感到委屈和受害。
而在阿卡西的视角下,爱与他人无关,是我需要去爱,是我需要去活出爱,不是别人需要我的爱。当婚姻中的双方都了解了爱的真谛,活出了爱的品质,婚姻就会越来越幸福美满,陪伴才能成为对彼此生命的滋养。
怎样的陪伴才是老人们真正想要的?
灵魂醒来后
82岁的她越活越光亮
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的潘姥姥
82岁的郭金兰,被人称为潘姥姥。之前腿部做过手术,行走不便,第一次来到阿卡西场域时,是女儿和义工搀扶着走进会场的。
在女儿带她来到阿卡西场域三次后,她整个人都能蹦能跳了。从那以后,哪里有阿卡西,哪里就有潘姥姥的身影。现在,潘姥姥已经参加了十几场阿卡西的共修或沙龙,还参与了义工服务。
就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后,姥姥自己乘飞机从青岛飞到厦门,下了飞机又自己打出租到酒店。在路上姥姥还不忘跟身边的人分享阿卡西。她的光照亮了机舱里的每个人,也感动了出租车司机。司机师傅听着姥姥的分享,一边开车一边落泪。
点击阅读潘姥姥生命见证文章:
当81岁的妈妈遇见阿卡西之后,她开始思考“我该怎么活?”
潘姥姥(郭金兰)上台领奖
从烛火将熄到
重燃生命的火焰
来到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的王方成老人
(左为外孙媳张利,右为外孙王道诚)
97岁的王方成老人,原本在老伴儿去世后,沉默寡言、萎靡不振。大小便都在房间内用便盆解决,咳嗽时吐着血痰,也不爱打扫卫生。家里人都以为他会随老伴而去。
2021年10月,由他抚养长大的外孙王道诚(灵魂培育师),带着老人来到了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。课程期间,老人每天都提前到教室门口排队,每天要等课程全部结束后才离开教室。他听课时的专注和安在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年轻人。课程期间他还自动地参加到义工服务中,力量十足,令人肃然起敬。
王方成老人在“灵魂塑造”工作坊学习
回到老家后,老人变得爱干净了,不再关在自己房间用便盆大小便,而是直接到卫生间上厕所,还自己打扫房间卫生。外孙给他买了辆三轮车,他平时种种地,有时还骑车几十里路去看亲戚,分享阿卡西。
本是烛火将熄的耄耋之龄,因遇见他的灵魂,内在生命的火焰再次燃烧,焕发生机。
|编者语:
每个人,无论长幼,今生再次回来都是为了要活出自己的灵魂,老人也不例外。他们比年轻人更加懂得时间的宝贵,更加懂得珍惜每一天的时光,更加迫切地渴望活出。
他们内在的生命所渴望的,绝不仅仅只是解决衣食住行、身体健康,而是了悟生命终极的奥秘。
当老人遇见了他们的灵魂,生命又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,他们的身体自然也渐渐恢复健康,心情也舒畅了,还愿意发挥余热,去服务和点亮他人。还有什么样的陪伴比灵魂的唤醒更加滋养他们的生命呢?
海鹏老师在2022年阿卡西年会上为老人们颁奖
编者语
无论是亲子之间、伴侣之间,还是子女和老人之间的陪伴,都需要我们带着极大的智慧。
只有我们懂得了爱的真谛,只有我们活出自己了,我们给到家人的陪伴才是高品质的、完整的、充满爱的。否则我们的陪伴很容易带着控制、要求和抓夺,也常常会让我们感到无力和焦灼。这样的陪伴只会令家人感到沉闷和压力甚至是痛苦,让人想要逃离,也令双方的关系变得紧张,彼此的相处变得不享受甚至是倍感煎熬。
把我们的生命交给我们的灵魂,也把对方的生命交给他的灵魂,灵魂会给到我们最佳的指引,告诉我们该如何去活。当我们每个人各自为自己的生命负起百分百的责任,相互的陪伴才会成为对彼此生命真实的滋养。
上一篇:你的瘾是在满足你,还是在吞噬你?